制定教学反思可以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计划的修改和调整要适当,优质的教学反思都是要结婚实际的教学情况,随意杜撰的是没有意义的,以下是九八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5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5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5篇

制定教学反思可以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计划的修改和调整要适当,优质的教学反思都是要结婚实际的教学情况,随意杜撰的是没有意义的,以下是九八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5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5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篇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之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习。怎么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时半伙就培养得起来的,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收集数据,先估算,再动手数1000个小正方体等一系列数学学习活动,在现实背景下充分感受与体验,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2、提供空间,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本课如果再简单地教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已不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了。因此,这节课上,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建立1000的数感上,让学生自己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整个过程是:估数-验证-交流-再验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老师放手,让学生操作和探索,才能有学生的自主建构的可能,才能有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能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会有主动的体验。 不足: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蕴涵着许多数学教学资源。这节课中我应该本着数学学习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设计一些如"看看身边的数";还可以模仿幸运52猜一猜吸尘器、羽绒服、消毒柜等,这样,既让学生进行了练习,又渗透了交通安全知识,将数学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他们就会自觉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到学习带来的愉悦!这比单纯的课堂练习更有效。

认识5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篇2

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学生需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所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经历学习过程,是我执教的《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的首要任务。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数的认识的。活动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具体做法是:出示画有100块方块的学习计数卡,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10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习的欲望。

学习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简单的'计数卡,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而得到的。与一年级建立的10的概念,100的概念的方法一样,只是今天学的数要比以前的多得多。而后,我邀请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平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平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对1000这个概念的构建是合理的,有效的。“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习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教材安排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读法与写法为一节课,而我将两课时进行整合。改造、重组后的学习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

认识5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篇3

反思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教学片断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教学片断二,学生在数五角星的过程中,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反思二:小组合作有效性。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习留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教学片断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认识5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篇4

学生上学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2个十是20,也知道把1捆和几根合起来表示十几,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重点是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难点是理解几十九添上1是几十。

导入部分,我采用“图图的困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摆23枝铅笔,怎样摆可以让爸爸一眼就看出是23枝?很显然,学生之前已经拥有了100以内数的数数经 验,问题刚一提出来,不少孩子已经举起小手跃跃欲试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二十三的组成,我还是组织学生进行了摆小棒的操作活动,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总结出 “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二十三”。反思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准备的是2捆带10根小棒,联系20以内的认识经验,学生很容易就想到先摆2 捆、再摆3根的摆法,也许我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这一环节的开放性,直接给学生一把小棒,让学生自主地数出10根捆成一捆,这样就可以对20以内数进行一个 简单的复习,也可以为下面的满10根即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做好铺垫。

认识二十三以后,我又让学生摆出了二十四和二十九,并让学生结合操作 说一说这两个数的组成。我感觉这一环节的处理不够流畅,可以让学生结合二十三添上一是二十四来进一步推想二十四添上一是——二十五,二十五添上一是——二 十六等等,这样学生对二十几的认识就不是仅停留在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九这三个独立的'数上,还可以感受到这些数的顺序。另外,单靠这几个数我们还不足以得 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的总结,不妨再加入五十六、八十五、七十三等更多的数,让学生在较多实例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概括和总结。

在学生摆出二十九根小棒后,我进一步提问:二十九再添上一是多少呢?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我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想,然后再动手将10根捆成一捆,由此得出 “3个十就是三十”。在学生认识三十以后,我引导学生推想:三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四十九添上一是多少?五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我再辅以课件的动 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二十九和几十的关系,“满十进一”的计数原理也得以逐步明确。“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涉及到一百的认识,我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感 受这两个数的关系,并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告诉学生这一大捆就是1个百,至此,新的计数单位“百”以大捆小棒的直观印象为学生所直观认知。而在把一大 捆小棒拆成一捆一捆的时候,学生也能直观地理解“十”和“百”的关系。

课堂练习中,我选择“从八十数到一百,可以怎样数”这样的开放题来 展开数数练习,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怎么方便就怎么数,并在数樱桃和数香蕉的具体情境中进行具体数数方法的 巩固。在数小球的练习中,我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圈出10个,让学生再次进行估计。显然,有了“十个是多少”的表象支撑,学生第二次估计时更准确了。两次 估计后,学生进行数满十个圈一圈的的活动,以此验证估计的准确性。

认识5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篇5

对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成两部分,其目的何在。课前我甚至想过仍然将这两部分合起来上。但是,我想那些专家这样编排的用意何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可能原因就在于此。

怎样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让数数与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虽然说学生对1000以内的大数有所接触,但是很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其他类似内容

1化学学科之实习教学反思5篇

化学学科之实习教学反思5篇

当然可以,以下是你需要的简介: --- 本文将聚焦于化学学科实习教学的反思,呈现五篇精心撰写的实习心得分享。通过学生们深入实...

查看剩余 83% 化学学科之实习教学反思5篇

210加几的加法教学反思推荐5篇

10加几的加法教学反思推荐5篇

教学活动结束后及时写好符合自己教学情况的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为了写好教学反思,老师们需要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才能得到进步...

查看剩余 72% 10加几的加法教学反思推荐5篇

3化学学科之实习教学反思美篇5篇

化学学科之实习教学反思美篇5篇

当然可以: 《化学学科之实习教学反思美篇》系列旨在分享五篇精选实习教学反思文章,为化学学科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查看剩余 72% 化学学科之实习教学反思美篇5篇

4高中地理教学反思工作总结5篇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工作总结5篇

本文主要总结了高中地理教学反思工作的五篇文章。这些文章涵盖了地理教学中的问题与挑战,教师的反思与改进,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查看剩余 77%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工作总结5篇

5化学学科之实习教学反思优秀5篇

化学学科之实习教学反思优秀5篇

在此次文章中,我们将聚焦于化学学科实习教学的反思,精选了五篇优秀的实习经历分享。通过深入了解学生们在实践中的成长与收获...

查看剩余 89% 化学学科之实习教学反思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