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准备,教师能够更好地设定课堂规则,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份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有效管理课堂秩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九八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爸爸鞋妈妈鞋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通过教案的准备,教师能够更好地设定课堂规则,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份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有效管理课堂秩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九八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爸爸鞋妈妈鞋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爸爸鞋妈妈鞋教案篇1
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中年级后,对“自我”这个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已经感受到了自己已经能够独立处理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在刚开始的中年级学习中,他们也切实体验到自己与两年前刚成为小学生时有太多不同。而自己的成长变化与各自家庭的关爱与呵护是分不开的。学生们平时沉浸在浓浓的爱中,很少留意到身边亲人对自己的关爱的细节。或者说,他们中的一部份孩子已经有所触动,可是因为长期的享受,已经对此麻木了,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了。
教材分析:
这一主题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一单元的第二个主题。在进入这个主题的学习之前,孩子们已经通过收集资料,从自己的出生证、出生纪念卡、纪念册、幼儿时期的照片、幼儿用品等了解到自己的成长变化;也通过调查、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从另一个侧面初步感受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点点滴滴都离不开父母的贴心照顾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在此基础上进入这个主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无私付出,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抚育之恩,进而懂得感恩。
课前准备:
(生)收集资料:了解一天之中爸爸(或妈妈)的生活;调查爸爸、妈妈疼爱我,令我难忘得一件事。
(师)指导一个孩子拍摄一天中父母的生活片段;制作。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2、学习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我们从小时候的许多物品中又一次重温了童年的经历和成长的快乐。其实,我们的成长变化离不开爸爸妈妈。先请孩子们看一段短片。(播放小鸟在鸟窝里嗷嗷待哺的视频短片)
师:看过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和小鸟一样,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能够健康成长付出了许多许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自己的成长岁月,去感受父母的辛劳。(出示课题:爸爸、妈妈抚育我)
二、实践活动
师:我想孩子们可能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张照片(出示:大手拉小手图)。今天再看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是啊,每当我们摔倒、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总是默默地伸出手,轻轻地帮我们拍去身上的泥土,擦掉我们脸上的泪珠,扫清阻挡在我们前面的东西。是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播放母亲生育时痛苦的瞬间)你曾经听妈妈说过她生你时候的情景吗?
生:自由交流。
师:正因为这样,所以中国人有一个习俗。一起来读读第7页豆博士的话吧。
生:齐读。
师:其实,父母对我们的抚育远远不止是给予我们生命,他们日夜为我们操劳。课前,我们就对爸爸或妈妈的一天进行了调查,现在请孩子们拿出调查记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注意:要说清楚时间和爸爸或妈妈做的事,还可以说说你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生: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爸爸或妈妈的一天?
生:(出示调查记录表或相应的照片)交流介绍。(师相机提问、引导)
师:一些事情在我们不去深入了解的时候往往会习以为常,而一旦了解之后才会发现,我们忽略了很多。孩子们,在了解了爸爸或妈妈一天的辛劳之后,你有什么想对爸爸或妈妈说的吗?
生:自由回答。
师:其实,这样的一天,只是许多天中很普通的一天。在我们的成长岁月中,每一天,爸爸妈妈都是这样度过的。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发生的'一些被他们疼爱、令你难忘的事情吗?
生:自由回答。
师:有一个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他的感受和我们一样,请孩子们翻开书第9页,看看他写下的这篇作文。(播放录音)
刚才孩子们也和小文一样,把深藏在自己内心的话说了出来。可是遗憾的是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没能出现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的身影,他们正在为了我们奔波、辛劳。但是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像小文一样写下来。
生:(翻开书第10页)写下自己想说的话。(播放轻音乐)
师:选择一至两篇读给大家听。
三、结束活动
师:我知道,孩子们还有许多许多话想对爸爸、妈妈说。那么,请孩子们回家后,把你在课堂上看到的、听到的,你心里面所想的,你在课堂上写下的,还没有写完的内容告诉你的爸爸、妈妈,让他们知道你们对他们的感激和爱。
爸爸鞋妈妈鞋教案篇2
教学方法:
本文是对法西斯的控诉词,抓住一组组矛盾统一的事物进行分析探究。(历史——现实,美丽——沉重,忏悔——狡辩,引文——正文,人性的呼唤——罪恶的枪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步骤:
1、导入
朗读课外文章《致命的母爱》,让学生谈体会。
致命的母爱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唯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尽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感慨:文章将伟大的母爱放在战争面前,让罪恶的战争撕碎了温馨的人间至情,读后令人惊心动魄。世间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2、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正音、解词):
呵h…护 杀戮l” 纳粹 肃穆m” 恍惚 木然 荒谬mi” 憧憬chngjng 缭绕 健忘 片纸只字赤裸裸lu
3、问题探究
⑴“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第二题。
⑵ 引用迪桑卡诗句的作用?结尾引用死者遗言的作用?
⑶你认为那个日本人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⑷“引文”与“正文”的关系怎样?
“引文”是纯客观的纪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爸爸鞋妈妈鞋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够清楚地知道一家有几口人,并能准确地将人数体现在作品上。
2.能够正确地表述出几口人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想象进行绘画。
3.喜欢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示范画准备,手指游戏准备。
2.学具:蜡笔、手掌轮廓画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你家的人都有什么特征呢?(比如头发、眼睛等方面来叙述),请你们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
二、过程。
1.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一家人有几口?有什么特征呢?(比如妈妈的头发怎么样呢??
2.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的家里有3口人,有的家里有4口人,大家相亲相爱一家人,我带来了一个手指游戏,让我们一起学一学。
3.今天我也把一家人请到教室里来了,让我们一起念儿歌来欢迎他们。
4.谁愿意说一说每个手指上住的都是谁呢?
三、幼儿操作。
小朋友们想去试一试吗?不过有要求哦。
1.要看清楚每个手指头所代表的人物。
2.每个小朋友的家人都不一样。请小朋友画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特征。
3.手掌中心的小房子要画的大一些。
4.画完之后请小朋友们放在前面的板上,并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家人是怎么样的呢?
四、欣赏作品。
小朋友的作品都在这里。请小朋友猜猜,作品上的小朋友家里有几口人呢?
有小朋友将爸爸妈妈的顺序画错了,爸爸应该画在第x根手指上,妈妈应该画在第x根手指上。
五、结束。
让我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再完成作品吧。
爸爸鞋妈妈鞋教案篇4
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学习活动,走进同学的内心世界,鼓励同学说出自身的心事,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引导同学认识到应该把家长作为自身倾诉的对象,和家长之间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拉近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们之间有一条沟吗
1、同学们,让我们来听听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为何杀死自身的亲生母亲》。
2、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故事中的主人公徐力写给知心姐姐的一封信吧。
3、听了故事和信的内容,你们想说什么呢?
4、你和和爸爸妈妈还有哪些抵触和矛盾吗?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想让同学通过活生生的事例明白造成这个人间悲剧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和小朋友之间缺乏理解与沟通,让他们认识到:学会与家长沟通,对家长和小朋友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二、我们的心事要告诉爸爸妈妈吗
1、你们有自身的心事吗?都有哪些心事呢?把它写在小纸条上。
2、教师可以把纸条收上来,读一读小朋友的心事。
(教学这一环节时,为了充沛尊重同学,采用不署名写纸条的方法引导同学大胆说出自身的心事,并将同学的心事进行归类,看看各属于哪些方面的问题。)
3、当你有了心事之后,会向谁倾诉呢?为什么?
4、有的`同学愿意把自身的心事告诉爸爸妈妈,有的同学却什么也不愿意对爸爸妈妈说,这是为什么呢?(把同学双方的意见分别写在黑板上)
5、教师总结归纳,引导同学认识到:有些事情作为未成年人必需自动控制家长,有些事情告诉家长是对自身有协助的,提高他们对与家长交流这件事的正确认识。
三、情感激发
1、出示一个图案设计:图案由涂实的红、绿、蓝三个圆组成,红色的在上,绿色、蓝色的在下,三个圆交叉在一起。
2、同学们,你知道此图案是谁设计的?表示什么意思呢?
3、此图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设计的《家长报》的报头,让我们听听他的设计意图吧!
(红圆代表我,绿圆代表我妈妈,蓝圆代表我爸爸。红圆与绿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妈爱我,我爱我妈;红圆与蓝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爸爱我,我爱我爸;绿圆与蓝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妈爱我爸,我爸爱我妈!)
4、听了小男孩的设计说明,你有什么想法吗?
5、总结:是啊,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你们长大了,有属于自身的秘密了,可你们和家长之间永远有割舍不了的新情,也永远都有沟通的必要和理由。
爸爸鞋妈妈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区分爸爸妈妈的用品,乐意参加模仿爸爸妈妈的活动。
2、关注、亲近我们的爸爸妈妈。
活动准备:
1、收集爸爸的帽子、剃须刀、香烟、打火机、皮带、领带、鞋子和手提包;妈妈的发夹、耳环、化妆品、围巾、围裙、项链、皮带、别针、手提包、高跟鞋等
2、爸爸妈妈的画像
3、爸爸妈妈在家里做事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区分物品,说一说这是谁的东西
1、看一看,这里有些什么东西?
――将收集来的物品放在周围的桌子上,孩子可以走到桌子前,自由的观看,边看边说“这里有什么”在引导孩子观察的同时可以培养孩子大胆说话的习惯。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东西?
――幼儿说的时候,教师展示物品,将物品排开,便于小班孩子观察。
3、说说:你看见过谁用过这些东西?为什么要用?
4、区分爸爸妈妈的物品。
(1)其实,这些东西都是爸爸妈妈用的。你们知道哪些东西是爸爸用的?哪些东西是妈妈用的吗?请你给爸爸妈妈送礼物,你觉得这是爸爸的东西就送到爸爸的画像前面,你觉得这是妈妈用的就送给妈妈。
(2)讨论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都送对了吗?
二、扮扮爸爸妈妈
1、今天爸爸妈妈都不在,我们想不想用用爸爸妈妈用过的东西,自己来扮扮爸爸妈妈?
2、那么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3、一起来看看录像里的爸爸妈妈在干些什么呢?
4、你喜欢爸爸妈妈在家做些什么事情呢?
5、选择1-3件物品来装扮成爸爸妈妈,模仿一下他们的活动。(走路、烧饭、看书等等。
三、交流讨论
1、你们刚才扮了爸爸妈妈,你觉得做大人开心还是做个小孩开心呢?为什么?
2、对于爸爸妈妈,你们有什么很想知道的事情要问问他们的吗?
3、你们有什么很重要的话很想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说吗?
爸爸鞋妈妈鞋教案篇6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孩子长期与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各方面都浸润在爸爸妈妈的无私关爱之中,因而,孩子通常与爸爸妈妈之间十分亲近,感情也特别深厚。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表现特征来描绘父母、感受亲情,学会感恩。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爸爸妈妈的五官、表情、身材、习惯、动作等细节,比如妈妈洗衣服、织毛衣的样子,爸爸看报的样子。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爸妈的一举一动,让孩子在脑海中定格爸爸、妈妈的神情是什么样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好好品味父母。教学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父母的形象特征,有了感悟他们才能画得真切。
虽然学生经常画人物画,但是很多学生画的人物基本是简笔画式的,有的甚至是卡通人物。教师在本节课中要加强示范,特别是如何用变化的线条表现出人物的特征、动态,引导学生观察细节,用写生的手法进行创作描绘。
通过直观示范和细致观察,来达成本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美术课程改革以来,要求既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也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及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所以课堂中需要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此更为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美术表达能力。
学生情况:
有了之前人物绘画课的基础,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人物绘画的一些方法,但还是有些学生在画人物时简笔化、卡通化的倾向严重。教师在本节课中一定要加以直观示范和引导。同时,这一课不仅要教授写生人物画的基本技能,还要学会观察人物的重要特征。在掌握人物的特征之后,如何能让学生运用自己熟悉的表现方式来表现出心目中的爸爸妈妈,这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教学方式、手段:
本课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回答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目的在于使学生先明白什么是优秀的人物画,人物画应该怎么画。另以多媒体课件贯穿全课,利用直观、详尽的视觉资料,化解人物画的教学重难点。
教师准备:ppt课件、示范用具。
(3)爸爸妈妈的眼睛有什么区别吗?妈妈的眼睛小小的,爸爸的眼睛很大。我们把眉毛、眼睛、鼻子、嘴称作五官,(板书)人的五官也是人物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觉得哪个部分最难画?你平时是怎样画的?用手比划一下。
①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传递着爱的信息,说一说妈妈的眼睛有什么特点,你能上来画一画吗?(教师示范)我们在画人眼睛的时候,上眼眶的线条可以比较实一点,画好眼珠,留出瞳孔,而下面的线条就可以虚一点,这样表现出来的眼睛能够更加地传神。在画的时候不仅要观察眼睛的大小形状,还要注意将眼睛的细节表现出来,比如说妈妈的长睫毛,爸爸的鱼尾纹,都能帮助你把人物画得更生动。
②鼻子,很多同学是不是就这样画一个弯钩形呀?下面我们一起来摸摸我们的鼻子,鼻梁上面细,下面宽,我们可以用两条线来画,两边有弯弯的鼻翼,线条比较柔和,下面是鼻孔。这是一个侧面的鼻子,在我们平时画的弯钩形的基础上加上鼻翼、鼻孔,是不是显得更加逼真呢?这是一个正面的鼻尖,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是怎样表现的。
③你们平时是怎样画嘴的?摸摸嘴巴,说说它的组成。上下嘴唇其实是有一定厚度的,不能只用一两根线来表示。
④你知道五官还会说话吗?看看这张嘴的主人是什么表情,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如果是大笑,嘴巴会有什么变化?上下嘴唇分的很大,露出了牙齿,嘴巴旁边的笑纹会变得很深。再来看看眉毛的主人又是什么表情呢?同桌之间互相看一下眉毛,眉毛也不是简单的一根线吧,我们可以用短短密密的线条来表现它。
4. 下面请大家用默写的方式画一画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注意五官、表情的生动描绘。
5. 讲评作业。
设计意图:在“找爸爸、找妈妈”的游戏中让学生了解爸爸妈妈的特征,通过摸、猜、看等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眼睛、嘴巴、眉毛等五官特征。教师的有效示范教给学生绘画的方法,然后通过默写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表现父母五官特征的作画方式。
三、学方法
1. 看得出来大家都非常爱自己的父母,爱不仅可以说出来、唱出来,其实平时同学们和爸爸妈妈的一些非常亲昵的动作也能体现出来,下面让我们来看看:
(1)这是谁?说说你和妈妈在一起的动作是什么?
(2)这是谁和妈妈?妈妈把你搂得可真紧。
(3)再来看看你和妈妈怎么来表达爱的?
(4)你和爸爸、妈妈平时还有哪些亲昵的表现呢?你就把我当成你的妈妈,上来表演一下。
2. 大家看,我们可以将这亲昵的一刻永恒地留下来:
(1)这是罗马尼亚画家克鲁杨的作品《洗头》。
(2)谁来说一说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并说一说你对这幅画的感受。(3)妈妈为孩子洗头的生活场景随处可见,相信大家也有同样的经历。画家就是画了这样一个普通的场景,是要告诉我们:细细体会观察就会发现母爱父爱就在我们的身边。同时画家巧妙地运用背景的冷色与人物的`暖色形成一个色彩的冷暖对比,凸显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烘托出母爱的平凡与伟大。
3. 再来看看,老师请一位同学的爸爸做了模特,拍了一组照片。我给每一组发三张,请你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要是让你画,你觉得哪张好画、哪张难画?
(1)同学们都发现角度发生了变化。我们在观察人物时可以是正面、侧面、半侧面,也可以是背面,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2)当人的动态发生变化时,画面的动态线也会发生变化。相对而言,坐着、背面的人可能对大家会是一个新的挑战。
(3)动态发生变化时,人体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我们通常以头为参照,站着的人的身体大概是7个左右的头长,来看看坐在凳子上和盘腿坐的各是几个头长?所以有这么一句话叫“站七、做五、盘三半”,大家画画的时候用作参考,注意人物的比例。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人物比例、动态的讲解,利用大师作品的欣赏和实物照片观察,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学会描绘不同动态人物特征的方法。
四、赏作品
1. 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画的爸爸妈妈吧!
(1)这两位同学画的爸爸妈妈,在抓住特征、表现出动态的基础上,人物的衣服的细节表现得非常好。妈妈的衣领、腰间的松紧、爸爸毛衣的质感分别用了长短不一、变化丰富的线条,把人物画得既写实又生动。
(2)这两幅作品同样是表现坐着的人,你比较欣赏哪一幅?
(3)人不仅有站、坐,还有躺、跑、跳等一系列的动态。你们看,这幅作品好在哪里?小作者把妈妈睡觉时的姿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妈妈睡觉时的那种惬意的神态让我都想靠到她身边美美地睡上一觉了。这幅作品的颜色也非常美,你看裤子这儿,连布的质感都表现出来